电阻器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电阻器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农信社改革三忧-【新闻】都柿

发布时间:2021-04-20 13:46:02 阅读: 来源:电阻器厂家

农信社改革三忧

截至目前,8省市农信社改革试点均成立了省级联社,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开始好转。到今年6月末,八省(市)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下降293亿元,不良贷款率平均为13.5%;实现经营利润14.4亿元。然而,错综复杂的农信社改革,并未铁定从此踏上坦途,8省市农信社改革实践中仍然存在若干共性问题。 改革主导行政化 从首批试点的8省市实际运作看,推进农信社改革试点工作,无一例外都是由省级政府强力主导,银行业监管当局、人民银行协同筹划和组织实施。大至全省(市)农信社改革整体方案的制定、产权制度的选择、组织形式的定夺,小到各县级农村信用联社清收不良贷款计划、清产核资方案、注册资本额度、各类股东入股比例的确定,均由上级决定,而与自己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农信社员工,连参与讨论的机会也没有,更甭说提出合理建议与要求了。轰轰烈烈、大张旗鼓的改革,对于全国农信社60多万员工而言,只不过是被动的服从和执行而已。 所谓鉴往知来。新一轮农信社改革试点要想功德圆满,当须淡化行政主导,坚定地走市场化道路。 改革目标短期化 概而言之,国务院国发[2003]15号及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04]66号文件,为新一轮农信社改革确立的目标有二。一是坚持市场化的改革取向,重构管理体制,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二是增强为“三农”服务的功能,加大金融支农力度。用周小川行长的话说,就是“坚持商业化原则”,“真正达到‘花钱买机制’的效果”。 回顾一年来的改革试点实践,令人平添几分担忧。因为,在实际操作中,上述改革目标已被简化为“早日拿到和兑现专项央行票据等资金支持政策”。 改革目标短期化,必然导致操作行为短期化。为了提高资本充足率,行政推动,层层加压,侧重宣传入股的好处,少谈或不谈入股的风险,在很短时间内就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增资扩股“运动”,最具代表意义的吉林省甚至创造了日均扩股逾1亿元的奇迹。而在增资扩股任务过大的地方,股金存款化,似乎也算不上什么秘密。 如此近乎饮鸠止渴的短期行为,岂不令人忧心忡忡?难道为了兑现央行资金支持政策,值得拿农信社的可持续发展,甚至拿农村经济社会的长治久安作赌注,来与中央博弈吗? 法人治理机关化 按照国发[2003]15号文件规定,在新一轮改革试点中,农信社改革产权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后,“不论采取何种产权制度和组织形式……都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制衡,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 但是,实际情况委实不容乐观。公开报道显示,8个改革试点省市农村信用联社的理事长(法定代表人),此前均系省市政府副秘书长,不排除有的省市联社主任也来自省级政府,而非省级政府官员改任的省级联社主任和副主任,则分别来自人民银行、银监局。 对于省级农村信用联社高级管理层的这种安排,笔者毫不意外。毕竟,改革后,农信社的管理交由地方政府负责,但问题也出现在这里。在实际操作中,有权部门心照不宣,县级联社的高级管理层、尤其是理事长(董事长)和主任(行长)的配备,事实上主要是由当地政府拍板的。直接派政府官员担任理事长(董事长)和主任(行长),即地方政府惯常称谓的“一把手”、“二把手”,并非绝无仅有的个案,而且似乎还呈蔓延之势。 看来,地、县(市)政府把县级联社(农商行、农合行)当成政府机关了。怀着这种想法推行农信社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预期目标,大概难以实现。 由是观之,学界担忧新一轮农信社改革难免“种瓜得豆”,还是很有些道理的。

重庆市建设工程信息网

江山中学

佛山公积金管理中心

医疗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