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器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电阻器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清朝的热气球与科幻梦曾设想用飞空战舰攻城略地-【xinwen】

发布时间:2021-10-12 11:28:09 阅读: 来源:电阻器厂家

蔡元培于1904年发表了短篇《新年梦》,里面陈述了自己的理想国幻想。他说,国内铁路四通八达,语言也被统一,易记的拼音文字逐渐普及。最后,蔡元培也没忘记说:“更要排驭空气,到星球上去殖民,这才是地球上人类竞争心的归宿!”

有热气球的风景

让我们听听已有过飞翔体验的人,他们的亲身经历吧。

走了四点钟,已把那气轮停住,渐渐落下,离地十余里,那球便稳住在空中,仿佛轮船停在码头一样,推窗四望,那眼界果真来得阔大。纽约的都市好比是画图一幅,中间四五十处楼房,红红绿绿的,好比那地上的蚁穴、树上的蜂巢;那纵横的铁路,好比那手掌上的螺纹。两人便临窗饮酒,谈些纽约的。用过午餐才把气球渐渐落下……

就像欧洲过去的美好时代是由许多飞翔机械点缀装饰成的一样,在稍后的中国,以热气球为首的梦之机械,亦给人们带来了无比兴奋的感受。“仿佛轮船停在码头一样”,“好比是画图一幅”,“好比那地上的蚁穴、树上的蜂巢”“好比那手掌上的螺纹”——这些形容在如今听来或许有点儿过时,但这是中国的飞翔者们为了把他们初次的飞翔体验以视觉兴奋传达给地上的人们所作出的努力。而要体会这种视觉上的全新感受,必须先回到原有的视觉中去。

此处引用的,其实是小说《殖民地小说》中的一节。完成于清朝末年(1904年)的《殖民地小说》既是“冒险小说”,又是“科学小说”,也是“传奇小说”。如果真要给这部小说的题名加个注解,也许称“气球小说”会比较合适。“气球”——原文里是这么写的。但是读过小说后,会知道这个“气球”指的是设有医务室、实验室、工作室、餐厅、天文观测室和库的巨型空中军舰。一般来说,那时飞翔机械的名称,如“飞船”指的是飞行船,“飞车”指的是飞机,而“气球”指的是热气球。不过,这些名称未必有严格的定义。作者写的虽然是“气球”,但心中假想的说不定是儒勒·凡尔纳笔下的那种飞空战舰吧!《月球殖民地小说》连载于以插图作为卖点的《绣像小说》,而在这部小说的插图中,“气球”也还是被画成了热气球的样子。

清末的画报上,可以找到几篇介绍欧洲的飞翔机械的报道。不管是热气球还是飞船和飞机,都没有实体的或插图可供参考,只能凭借文字提供的信息来描绘。最后的结果,就是中国画师们任意发挥想象力画出的奇妙飞翔机械,呈现在了我们眼前。点击查看更多

受到文化冲击的男子

这部《月球殖民地小说》描述了侠义之人武,与他的友人藤田玉太郎,为了帮助龙孟华寻找他生离的妻儿,一起搭上玉太郎所拥有的空中军舰在地球周边到处飞翔的冒险故事。令人惊奇的是,度过重重危机、好不容易才找到的儿子龙必大,原来靠着月球人的帮助,在月球的世界留学。最后,载着必大的数艘船降落到地球上,龙氏父子感人地重逢了……

此时藤田玉太郎的反应尤其值得注意。玉太郎从自己的飞船上看见月球人巨大、精巧且闪闪发光的宇宙飞船,对其科学能力感到惊异并赞叹不已。他抱着胳膊,心想:

单照这小小月球看起,已文明到这般田地,倘若过了几年,到我们地球上开起殖民的地方,只怕这红、黄、黑、白、棕的五大种人,另要遭一番大劫了。月球尚且这样,若是金、木、水、火、土的五星,和那些天王星、海王星,到处都有,到处都有强似我们千倍万倍,甚至无穷倍的文明种类,渐渐地又和我们交通,这便怎处?

藤田玉太郎这位值得大书特书的日本人,或许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对“规模的政治学”感到苦恼的人物。

受此“行星间的文化冲击”之后,玉太郎突然变得跟过去大不一样,整天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埋首于研究。他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呢?没错,玉太郎想要制造出在宇宙空间也能自由飞行的新式飞翔机械!

燃烧你的梦想吧!工程师

1910年10月,杂志《小说月报》卷首上刊登了一幅飞船的插图。那是一艘飘浮在某湖泊上空的飞翔机械。请看!其巨大气囊的侧面,刻着“CHINA”五个英文字母,还有清朝国旗“黄龙旗”在飘扬。分别朝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运转的螺旋桨,说明了此飞船已不是热气球那种不能自己决定去向的飞翔机械。

自1783年蒙哥费尔兄弟发明的热气球完成了人类初次飞行以来,对于想跟鸟儿一样自由飞翔的人们来说,“如何控制飞翔机械的行进方向”,是他们最关心的事情。到了19世纪末,这个问题被欧洲人大致解决了。《小说月报》上的这幅插图,就是在描绘海外的年轻中国科学家谢缵泰所构想的新型飞船想象图。那是叫作“CHINA”(中国号)的飞翔机械。见到此图的中国幻想家们,会感受到什么呢?

在梦想飞翔的幻想家之中,还有洪炳文(1848—1918)这样的人物。洪炳文曾在清末的文艺杂志上发表多篇戏剧作品,因此,阿英(1900—1977)的《晚清小说史》里,也出现了他的笔名“祈黄楼主”。另一方面,他还写有十多种与科学技术相关的著作。这些著作的内容涉及科学的各个层面,尤其是这本《空中飞行原理》,作为中国最早的力学著作而广为人知。

在中国,自1900年以来(清朝最后的十年间),儒勒·凡尔纳的作品接二连三地被介绍进来,例如鲁迅翻译的《月界旅行》和《地底旅行》,梁启超翻译的《十五小豪杰》,包天笑翻译的《铁世界》,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翻译的《环游月球》,等等。不过,对于儒勒·凡尔纳小说里所出现“乘着炮弹飞向月球”的方法,这位洪炳文刻意挑剔其缺失——应该说洪炳文是在以科学的眼光批判它。洪的看法是这样的:“小说中有《环游月球》一种,已风行海内,不知人身在炮弹中岂不闷杀?在炮中发出岂不热杀?飞行空中岂不震杀?”

儒勒·凡尔纳的作品能够被带到中国来,对这样热心的读者来说是幸福的。以前的人真是了不起。为何这么说呢?因为洪炳文不是在严谨的论文里,而是在戏剧里描述着未来飞行术的设计图。他自己就写有《电球游》《月球游》之类的“科幻戏剧”。虽然实际的图样如今没办法看到,但《电球游》里曾出现过“电球”这一未来的交通工具。“电球”,就是一种和电缆相连、靠着电气力量前进或后退的电力热气球。

《月球游》一书,则展现出宇宙飞行术的构想。作者说:“世界将来必产一种能出入氧气之物,人类不需此气而能生存,如水陆两栖物类。又能制多贮氧气之气球,为在飞行时机中人呼吸之辅助。”

《电球游》和《月球游》都是1910年前后的作品。然而,早在1891年的著作中,洪炳文就已这么说:“气球升空必有新法,能行欲至之方向。电气迅速,显其能力,可代用汽之舟车。行星之上有人物,或能往来。”

这里所介绍的两位中国人和一位日本人,是梦想制造出飞翔于天空的机械飞龙的大清帝国工程师。蔡元培于1904年发表了短篇《新年梦》,里面陈述了自己的理想国幻想。他说,国内铁路四通八达,语言也被统一,易记的拼音文字逐渐普及。最后,蔡元培也没忘记说:“更要排驭空气,到星球上去殖民,这才是地球上人类竞争心的归宿!”

有热气球的风景

让我们听听已有过飞翔体验的人,他们的亲身经历吧。

走了四点钟,已把那气轮停住,渐渐落下,离地十余里,那球便稳住在空中,仿佛轮船停在码头一样,推窗四望,那眼界果真来得阔大。纽约的都市好比是画图一幅,中间四五十处楼房,红红绿绿的,好比那地上的蚁穴、树上的蜂巢;那纵横的铁路,好比那手掌上的螺纹。两人便临窗饮酒,谈些纽约的。用过午餐才把气球渐渐落下……

就像欧洲过去的美好时代是由许多飞翔机械点缀装饰成的一样,在稍后的中国,以热气球为首的梦之机械,亦给人们带来了无比兴奋的感受。“仿佛轮船停在码头一样”,“好比是画图一幅”,“好比那地上的蚁穴、树上的蜂巢”“好比那手掌上的螺纹”——这些形容在如今听来或许有点儿过时,但这是中国的飞翔者们为了把他们初次的飞翔体验以视觉兴奋传达给地上的人们所作出的努力。而要体会这种视觉上的全新感受,必须先回到原有的视觉中去。

此处引用的,其实是小说《殖民地小说》中的一节。完成于清朝末年(1904年)的《殖民地小说》既是“冒险小说”,又是“科学小说”,也是“传奇小说”。如果真要给这部小说的题名加个注解,也许称“气球小说”会比较合适。“气球”——原文里是这么写的。但是读过小说后,会知道这个“气球”指的是设有医务室、实验室、工作室、餐厅、天文观测室和库的巨型空中军舰。一般来说,那时飞翔机械的名称,如“飞船”指的是飞行船,“飞车”指的是飞机,而“气球”指的是热气球。不过,这些名称未必有严格的定义。作者写的虽然是“气球”,但心中假想的说不定是儒勒·凡尔纳笔下的那种飞空战舰吧!《月球殖民地小说》连载于以插图作为卖点的《绣像小说》,而在这部小说的插图中,“气球”也还是被画成了热气球的样子。

清末的画报上,可以找到几篇介绍欧洲的飞翔机械的报道。不管是热气球还是飞船和飞机,都没有实体的或插图可供参考,只能凭借文字提供的信息来描绘。最后的结果,就是中国画师们任意发挥想象力画出的奇妙飞翔机械,呈现在了我们眼前。

点击查看更多

受到文化冲击的男子

这部《月球殖民地小说》描述了侠义之人武,与他的友人藤田玉太郎,为了帮助龙孟华寻找他生离的妻儿,一起搭上玉太郎所拥有的空中军舰在地球周边到处飞翔的冒险故事。令人惊奇的是,度过重重危机、好不容易才找到的儿子龙必大,原来靠着月球人的帮助,在月球的世界留学。最后,载着必大的数艘船降落到地球上,龙氏父子感人地重逢了……

此时藤田玉太郎的反应尤其值得注意。玉太郎从自己的飞船上看见月球人巨大、精巧且闪闪发光的宇宙飞船,对其科学能力感到惊异并赞叹不已。他抱着胳膊,心想:

单照这小小月球看起,已文明到这般田地,倘若过了几年,到我们地球上开起殖民的地方,只怕这红、黄、黑、白、棕的五大种人,另要遭一番大劫了。月球尚且这样,若是金、木、水、火、土的五星,和那些天王星、海王星,到处都有,到处都有强似我们千倍万倍,甚至无穷倍的文明种类,渐渐地又和我们交通,这便怎处?

藤田玉太郎这位值得大书特书的日本人,或许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对“规模的政治学”感到苦恼的人物。

受此“行星间的文化冲击”之后,玉太郎突然变得跟过去大不一样,整天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埋首于研究。他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呢?没错,玉太郎想要制造出在宇宙空间也能自由飞行的新式飞翔机械!

燃烧你的梦想吧!工程师

1910年10月,杂志《小说月报》卷首上刊登了一幅飞船的插图。那是一艘飘浮在某湖泊上空的飞翔机械。请看!其巨大气囊的侧面,刻着“CHINA”五个英文字母,还有清朝国旗“黄龙旗”在飘扬。分别朝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运转的螺旋桨,说明了此飞船已不是热气球那种不能自己决定去向的飞翔机械。

自1783年蒙哥费尔兄弟发明的热气球完成了人类初次飞行以来,对于想跟鸟儿一样自由飞翔的人们来说,“如何控制飞翔机械的行进方向”,是他们最关心的事情。到了19世纪末,这个问题被欧洲人大致解决了。《小说月报》上的这幅插图,就是在描绘海外的年轻中国科学家谢缵泰所构想的新型飞船想象图。那是叫作“CHINA”(中国号)的飞翔机械。见到此图的中国幻想家们,会感受到什么呢?

在梦想飞翔的幻想家之中,还有洪炳文(1848—1918)这样的人物。洪炳文曾在清末的文艺杂志上发表多篇戏剧作品,因此,阿英(1900—1977)的《晚清小说史》里,也出现了他的笔名“祈黄楼主”。另一方面,他还写有十多种与科学技术相关的著作。这些著作的内容涉及科学的各个层面,尤其是这本《空中飞行原理》,作为中国最早的力学著作而广为人知。

在中国,自1900年以来(清朝最后的十年间),儒勒·凡尔纳的作品接二连三地被介绍进来,例如鲁迅翻译的《月界旅行》和《地底旅行》,梁启超翻译的《十五小豪杰》,包天笑翻译的《铁世界》,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翻译的《环游月球》,等等。不过,对于儒勒·凡尔纳小说里所出现“乘着炮弹飞向月球”的方法,这位洪炳文刻意挑剔其缺失——应该说洪炳文是在以科学的眼光批判它。洪的看法是这样的:“小说中有《环游月球》一种,已风行海内,不知人身在炮弹中岂不闷杀?在炮中发出岂不热杀?飞行空中岂不震杀?”

儒勒·凡尔纳的作品能够被带到中国来,对这样热心的读者来说是幸福的。以前的人真是了不起。为何这么说呢?因为洪炳文不是在严谨的论文里,而是在戏剧里描述着未来飞行术的设计图。他自己就写有《电球游》《月球游》之类的“科幻戏剧”。虽然实际的图样如今没办法看到,但《电球游》里曾出现过“电球”这一未来的交通工具。“电球”,就是一种和电缆相连、靠着电气力量前进或后退的电力热气球。

《月球游》一书,则展现出宇宙飞行术的构想。作者说:“世界将来必产一种能出入氧气之物,人类不需此气而能生存,如水陆两栖物类。又能制多贮氧气之气球,为在飞行时机中人呼吸之辅助。”

《电球游》和《月球游》都是1910年前后的作品。然而,早在1891年的著作中,洪炳文就已这么说:“气球升空必有新法,能行欲至之方向。电气迅速,显其能力,可代用汽之舟车。行星之上有人物,或能往来。”

这里所介绍的两位中国人和一位日本人,是梦想制造出飞翔于天空的机械飞龙的大清帝国工程师。

以上内容由历史新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北京卵巢早衰能治不

干细胞可治不孕不育吗

nk细胞治疗费用多少

干细胞机构